涅盤宮的涅盤與佛教裡的涅盤沒有任何關係,
而是從高棉語直接翻譯來的,
Neak Pran意思是"纏繞的巨蛇"...
得先走過一大段紅土路和木棧道才能抵達我們要去的地方,
導遊說這裡以前是一片廣大的水域,得划船才到的了,
後來法國人為了方便整修古蹟,才逐漸整治成現在看到的樣子.
涅盤宮建築在沙地之上,
為了避免大量人潮在上面踩踏,加速古蹟坍塌,
現以柵欄隔開人群,只能遠觀,不可入內參訪,
大水池中央有個小島,島上只有一座仿造「須彌山」而建造的石塔小寺廟,石塔上雕刻兩隻纏繞的巨蛇王(Naga),小島東側還有一座白馬雕像(註1),而Neak Pean就是取自島上的巨蛇王像而得名。
加亞華爾曼七世(JayavarmanⅦ)在位時期,積極進行各項建築工程,史學者認為他在位37年中,以攸關民生生活所需的公共工程為第一優先,包括蓋水庫、鋪路修橋、建101所驛站、102所醫院等,其中涅盤宮(Neak Pean)算是一座寺廟療養所,在當時是一個大醫院。
而大水池(被稱為聖池)四邊各連接一座小水池,而大水池的水得個別通過四座雕有象(北方-代表水)、馬(西方-代表風)、獅(南方-代表火)、人(東方-代表土),當時的人們在主池底部種滿藥草,雨季池水漲滿,藥草於水中自然分解而成為藥池,藥水由大水池流入小室中代表陰器的扁平凹槽,再由各出水口流出,底下設有蓮花座,病患便跪在這裏以藥草水淋身治病。由於四座小水池據說有不同的療效,病人分別被判別病症,將遵循指示去做藥水浸泡。小水池出水口上方的遮蓋屋頂還雕刻著診治病人、按摩的圖像。(以上資料節錄自品冠旅遊官網)
但我們來的時候正好是乾季,大水池乾涸到只剩下一小攤水,
無緣見到注滿雨水的聖池以及中央島廟的倒影.
只好告訴自己有機會再來看看"水中明珠"囉!
:白馬雕像陳述著印度佛經裡「飛馬救人」的著名故事:在12世紀時,一艘載滿商人的船,航行於大海中,不幸遇上船難,當時菩薩即化身為一匹飛馬,救起所有人,並航向須彌山。
延伸閱讀:古代醫院-涅槃宮(一)、(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