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羅洛士(Roluos)時期有三座著名的神廟,由北到南分別是羅蕾寺(Lolei)、比列科(Preah Ko)、和巴孔寺(Bakong)。吳哥有許多寺廟都象徵著須彌山,而巴孔寺便是第一座以須彌山為宇宙中心概念的建築,這對之後的建築有非常深遠的影響。

巴孔寺(Bakong)
曾是市中心大型廟宇的巴孔寺為Indra VarmanⅠ所建,是吳哥遺跡中第一座多層式的神殿山,也是吳哥王朝第一座用砂岩石塊代替紅磚的寺廟,因此意義非凡。而且它也是羅洛士遺址群裡第一座巨石砌造的建築,所以雕刻大致保存的還算能夠辨認,修復起來也較容易。法國遠東學院古跡維修專家莫里斯‧格萊斯從 1936 年開始修復,原來的廢墟在經過七年的努力後大致修復至現貌。

通過有七頭蛇守護的護城河後,可見一座五層的方形金字壇,最頂層中心矗立一座寶塔。下一張(熱鍵:c)
這五層從上而下分別代表的是~天堂、人間、阿修羅、鳥神、蛇怪,
下一張(熱鍵:c)
賣力的爬上幾層陡峭的階梯之後,
下一張(熱鍵:c)
下一張(熱鍵:c)
即可看到寶塔中供奉的濕婆神(Siva)。~古代高棉人信仰濕婆神,是以最原始的陽具Linga形式來表示。陽具是以「一根石雕圓柱」代表「神的本質」,陽具直立於女性生殖器「一塊方形凹槽」Yoni基座上。 這種陰陽具Linga-Yoni的組合石雕被供奉於早期的高棉神殿內部,祭司便是在它的周圍舉行宗教儀式。
下一張(熱鍵:c)
巴孔寺護城河的寬度比其深度要大得多,也仍可見不同於主殿的紅色磚造寺塔,因為紅磚於此時期仍做為建材之使用。某些寺塔是面朝中央的Bakong寺,而非一般寺廟的面東建築,因此可視為巴孔寺的周邊寺塔,共同組成這複雜的建築寺廟。矗立在石階邊的石獅,這是吳哥時期的建築,總可以見到的一個重要的元素。
下一張(熱鍵:c)
人物的雕刻是外牆雕飾的一個主要元素,雖然與後期的浮雕比較,顯得較為刻板、不精緻,但已可於背景見到豐富的蔓藤花紋雕刻。而三角門楣為典型吳哥建物,東南西北四面的門楣上皆雕刻不同的神話故事,學者推測部分建築應事後期國王又再補建、加上去的,形式雖然和原來羅洛士時期不同,但仍可一窺融合不同時期風格的奧妙。
下一張(熱鍵:c)
下一張(熱鍵:c)
是不是遊客到這裡都要提ㄧ下塔尖?!
下一張(熱鍵:c)
就像到義大利要推推比薩斜塔ㄧ樣?!
下一張(熱鍵:c)
今天依然艷陽高照,所以忍不住又要來顆清涼的現剖椰子,
下一張(熱鍵:c)
喝完椰子汁後,還有新鮮椰奶可以喝喔!
下一張(熱鍵:c)


參考資料:<品冠旅遊>神秘吳哥導覽手冊、微笑吳哥之巴孔寺
延伸閱讀:巴孔寺(一)2010(二) 2011(三)
2012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icky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