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雖然我不是路癡,
身上也帶著旅遊書和地圖,
但為了保險起見,
在離開之前還是決定再次確認待會兒前進的路線,
鼓起勇氣用我的破英文向售票處的小姐詢問的方向,
沒想到她不但告訴我,還好心的用泰文寫了一張便條紙,
讓我拿著以備不時之需,真的好貼心啊!
下一張(熱鍵:c)
果不其然,
在我稍有遲疑的時候,拿著紙條詢問路人便立刻可以得到正確答案,
順利且快速的回到並搭著船繼續下一個行程,

下一張(熱鍵:c)
抵達之後,立刻轉搭小船($3฿)往昭披耶河對岸去,
下一張(熱鍵:c)
一出碼頭往廟的方向走,會先經過許多賣小吃和紀念品攤販,
下一張(熱鍵:c)
還有這座不知名但很漂亮的建築,
為了在這留下難得的獨照,只好繼續說破英文請老外觀光客幫忙,

下一張(熱鍵:c)
沒想到大叔的技術還不錯,拍出來的照片還真不賴啊!我喜歡!

鄭王廟(Wat Arun)坐落於曼谷市艾縣、湄南河支流昭披耶河西岸,又稱為「鄭王寺」、「黎明寺」或「破曉寺」,是泰國規模最大的大乘舍利式塔,擁有「泰國艾菲爾鐵塔」的美稱;夕陽時分的建築剪影一直是曼谷風景明信片的常見地標之一,泰國觀光局也取其為官方代表標誌圖。
下一張(熱鍵:c)
這座紀念泰國第41代君王、華裔民族英雄鄭昭的古老廟宇規模宏大,僅次於大皇宮和玉佛寺,是曼谷的第三大寺廟。鄭王廟豐富的歷史文化,不僅是孟庫國王時代最令人讚嘆的文化遺產,也是昭披耶河畔最古老的建築、參觀人數最多的寺廟,鄭王廟的建築特色和人文歷史,更是來到泰國曼谷旅遊的民眾不可不去的景點之一。
下一張(熱鍵:c)
華裔泰王鄭昭,名信。祖籍廣東澄海縣,其早年喪父,後被昭披耶節基收為養子。13歲時鄭信經由已成為當朝大臣的養父舉薦進宮當侍衛,後被任命為達府太守和柏卻武裡總督。1760年,大城王朝遭緬甸封建王朝的侵略,大城被圍,彈盡糧絕,大城失守。後鄭昭率兵突圍,收復失地。經過激戰,終於收復大城。暹羅人民對其十分敬佩,並擁戴為暹羅國王。鄭昭於1767年登上王位,創建吞武裡王朝,復興泰國。

而鄭王廟的故事得從大城時代開始講起,此寺正確的興建年代已不得而知,只知道鄭王驅逐緬甸軍後,帶領部隊順水而下,軍船經過寺前時,正好是黎明時分,鄭王便令船停於寺前,上岸禮拜,後來鄭王登上王位後,就下令重修佛寺,並根據當年情景將寺名改為黎明寺,原本預備在招披耶河南岸建造王宮,將黎明寺做為王室家廟,西元1778年還曾移請玉佛到黎明寺供奉。只是鄭王朝短短55年便結束,拉瑪一世決定在湄南河東岸建立新都,黎明寺就不再屬於皇宮範圍內的佛寺,拉瑪二世開台下令修建黎明寺,興建新的大雄寶殿、佛殿和講經樓等,但還沒動工,拉瑪二世便駕崩了。拉瑪三世繼續二世的理想,於1842年開始興建,5年後完工。
下一張(熱鍵:c)
買了門票,走向這座雄偉精緻的高棉建築,
下一張(熱鍵:c)
下一張(熱鍵:c)
這裡的裝飾很精緻,但不會讓人感到奢華,
下一張(熱鍵:c)
下一張(熱鍵:c)
而是一種莊嚴.安詳和寧靜,
下一張(熱鍵:c)
下一張(熱鍵:c)
主塔是鄭王廟的的象徵建築,位在鄭王廟中心位置,高約82公尺、周長約234公尺,稱為Phra Prang,意為崇高的佛塔,中央的大乘塔高外圍有四條階梯可以環繞塔體、到達塔頂,在主塔底層有4座供奉瘋神的高棉式小陪塔,四方並有4座方型塔,塔上鋪貼許多彩色碎陶瓷,其中不乏中式的青花瓷,在陽光下炫麗奪目,並有猿猴、金那羅(神將)、金那利(女天神)等塑像。第2層是夜叉惡靈守衛的石像柱,錐狀展示佛陀一生的重要事蹟,在小壁龕內還有金納羅和金納里的雕塑藝術;第3層為拉瑪堅史詩猴子的雕像柱,同樣也以小壁龕當裝飾,而第4層則有印度教的神靈柱,尖頂則有一座毗濕奴神雕塑,並有帶著金冠的法螺。
而目前開放旅客登上大乘塔的第二層,站上去可眺望湄南河景。抬頭望向塔中央,可見接近塔頂的三面神龕中各有一座因陀羅(Indra)騎著三頭象神的雕像,加上四座小高棉塔上安有溼婆神的三叉戟,整座佛塔結合了泰國民間不同文化的傳統信仰,值得多花點時間細細欣賞。
下一張(熱鍵:c)
主塔高聳陡峭的階梯和柬埔寨著名的第三層天梯不相上下,
鼓起勇氣一路向上爬,
沒想到才爬到一半,
早已灰暗的天空已經開始落下雨滴,而且還有越來越大的趨勢,
下一張(熱鍵:c)
風強雨大,
雖然我不死心的勉強自己爬上第二層,
卻仍因這上頭沒有任何可供遮風避雨的地方,只能立即折返,
不僅沒心情好好俯瞰昭披耶河兩岸的美景,也沒拍到任何一張照片,
最後還淋成落湯雞!
(下樓梯的時候,不僅要當心自己別滑倒,還要留意自己別曝光,真是心驚膽戰啊!)
下一張(熱鍵:c)
不過跟一群來自世界各國的遊客一起躲在屋簷下躲雨,也算是特別的經驗,
雖然每個人的表情雖然都很囧,
但看到彼此都淋得濕答答又無奈的表情,卻又忍不住笑出來,
真是別有一番滋味!

相傳鄭王晚年便是在此寺出家,塔前的古佛殿裡還有一張御床為證,大雄寶殿位於大佛塔的西北邊,四周有走廊,裡面供奉著120尊伏魔式泥塑雕像,四周的標誌石亭之間一共陳列120隻中國石獅,每座石獅的表情動作都不一樣,周邊還有很多貌似文官的塑像,和大乘塔周邊身著戰甲的武官像有著相當明顯的區隔。
下一張(熱鍵:c)
雨停後,
獨自往主塔後方的大雄寶殿走去,
但似乎鮮少有遊客在這裡走動,
除了在一個外擺攤賣佛珠的攤販之外,
大殿裡只有我和一個當地的大嬸而已,
下一張(熱鍵:c)
喔!
還有這看似每天都在這接受佛法薰陶的"小虎爺"!
下一張(熱鍵:c)
在登船之前買了炸豬肉當點心,雖然味道還OK,
但是早就冷掉了,讓人吃起來有點失望!

下一張(熱鍵:c)
雖然此行遇到一些意外的狀況,
但仍舊瑕不掩瑜,
絲毫不減我對的喜歡,
若是以後有機會再到曼谷,
一定會重遊此地的!


參考資料:
維基百科旅遊資訊王鄭王廟
延伸閱讀:(一)2012(二)2012(三)2012(四)2013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vickyya 的頭像
    vickyya

    It's my life !

    vicky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